生物导学案
|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
| 授课时间 |
| 授课时数 | 1学时 | |||||||||||||||||||||||||
| 教学课型 | 理论新授课R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 |||||||||||||||||||||||||||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概念 (2)分析、应用碳循环过程 (3)说明生物富集作用的形成 (4)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培养学生迁移和分析的能力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4)通过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 ||||||||||||||||||||||||||||
|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 ||||||||||||||||||||||||||||
|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R讨论法R 演示法□自学辅导法R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案例法□ 其他□
| ||||||||||||||||||||||||||||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R 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多媒体□ 幻灯R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
| ||||||||||||||||||||||||||||
教学过程设计: 三、呈现目标( 3 分钟) 1.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概念 2.分析、应用碳循环过程 3.说明生物富集作用的形成 4.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二、达成目标( 第一课时35 分钟 第二课时40分钟) (一) 新课导入 [问题探讨] 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循环利用。
(二)新课讲授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来源:学科网ZXXK]
特点:①全球性; ②循环性; 2.碳循环: [展示]碳的循环图解 [思考][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1、C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提示]CO2、碳酸盐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提示]含碳有机物 3、碳在生物体间的传递渠道? [提示]食物链(网)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提示]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化能合成作用 5、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来源:Z+xx+k.Com] [提示]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6、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的循环形式? [提示]CO2
过程:
[来源:Z.xx.k.Com] [思考]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3.温室效应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①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来源:Zxxk.Com]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 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总之,能量流动与 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 分的统一整体。
一、 反馈目标( 第一课时 7分钟 第二课时5分钟) 1、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2、右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能实现光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的转化 B.由B→C→D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 C.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 D.B、C、D被E食用而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3、下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来源:Zxxk.Com] A.a>b>c B.c>b>a C.c=b>a D.a>c=b
|
| ||||||||||||||||||||||||||||
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碳循环 1、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2、全球性 二、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
| ||||||||||||||||||||||||||||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本节课首先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一概念进行了剖析,帮助学生对其循环范围、参与物质和循环过程等进行了整体理解,从而得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两个特点——全球性和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并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进行了比较、强化。接下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碳循环,先利用碳循环过程示意图,详细分析了碳的存在形式、碳的循环形式、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大气中CO2的来源,并结合例题帮助学生学会碳循环相关图解的识别方法,再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巩固,学生的掌握效果很好。然后由学生分析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和缓解措施,由于是现实问题,学生的回答较为完整。最后简单复习了氮循环,并复习了氮循环受到人类干扰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及过程。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复习的学生认知的现实问题,所以学生的参与度高,复习效果也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