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其他植物激素
【教学目标】
1. 知道植物体内除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激素,了解它们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来源:学,科,网]
2. 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
3.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中的应用。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名称 | 产生部位[来源:学。科。网Z。X。X。K] | 生理作用 | 对应生长调节剂 | 应用 |
生长素 |
| 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生根 | 萘乙酸、 2,4-D | 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③用作农业除草剂 |
赤霉素 |
|
| 赤霉素 | 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② |
细胞分裂素 | 主要是根尖 |
| 青鲜素 |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 |
乙烯 |
|
| 乙烯利 | 用于果实催熟 |
脱落酸 |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
| 矮壮素 | 控制植物徒长,使植株节间缩短,长得矮、壮、粗,根系发达,抗倒伏 |
2. 激素间的作用
(1)激素间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____________共同调节。
(2)实例:如________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_______的合成,使其含量______,乙烯反过来又________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3)激素作用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思 考?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将买来还未成熟的香蕉和苹果放在一起,若干天后香蕉便被催熟了,这其中蕴含什么生物学道理?
知识点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 含义:__________的对植物的_________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优点:容易________、________广泛、______________等。
4. 具体作用
(1)用________催熟。
(2)用_________溶液处理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3)用________处理大麦可简化酿酒工艺、降低成本。
5. 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在农业生产上,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____________、药物效果、药物毒性、___________、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2)在施用时,还要考虑施用时间、_____________、施用方法、_____________和施用次数等问题。
【例题与变式】
考向一 依托基础判断,考查植物激素的种类与功能
【典例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乙烯利处理凤梨促进果实成熟 B.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幼苗促进细胞分裂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诱导α-淀粉酶产生
D.用萘乙酸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的西瓜
【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低浓度的2,4-D作为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
B.植物组织培养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决定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
C.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种子萌发
考向二 借助图示分析,考查植物激素间的关系
【典例2】. (2017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22)植物激素甲、乙、丙以及植物激素类
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
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在植物体内仅由特定部位的腺体细胞分泌并调节相应生
命活动
B.甲、乙、丙最可能分别代表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
C.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用NAA形成的无子西瓜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变式训练2】.(2016河北唐山一模,31)下图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
请分析回答:
(1)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 (激素)相关性最大。
(2)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 ,在器官脱落的调节中,生长素作用的特性是具有 。
(3)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 ,②
。
(4)图中结果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 的结果。
【目标检测】
1.(2017安徽马鞍山二十二中开学考,2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C.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增多主要是由赤霉素调节的
D.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2.(2015山东理综,1,5分)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3.(2016浙江理综,2,6分)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课后训练】
1. 用矮壮素处理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观赏价值。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 )
A. 乙烯利 B. 赤霉素 C. 2,4—D D. 脱落酸[来源:学科网ZXXK]
2. 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都有明显的变化。有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其原因是 。
(2)从图中可知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 也具有这样的作用。果实中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 。
(3)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为 。
(4)如图中各种激素的动态变化说明 。
【反思总结】
1、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体现出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学生的实验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在班级教学中可以分多个小组有助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和争论来交流信息和获得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合作学习探究活动过程中同一组的同学之间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深入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使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以此同时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5、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少、又容易理解联系生产实际紧密 比较适合进行探究活动。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提前布置学生做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收集资料的准备。并给学生自由分组每组设组长一个 以便教师更好的了解各组的进度。这样联系生产实际紧密的探究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同时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名称 | 产生部位 | 生理作用 | 对应生长调节剂 | 应用 |
生长素 | 主要是幼根、幼 芽及发育中的种子 | 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生根 | 萘乙酸、 2,4-D | 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③用作农业除草剂 |
赤霉素 | 主要是幼芽、幼根、未成 | 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 赤霉素 | 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② |
细胞分裂素 | 主要是根尖 | 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②延缓衰老 | 青鲜素 |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 |
乙烯 | 植物体各个部位 | 促进果实成熟 | 乙烯利 | 用于果实催熟 |
脱落酸 |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衰老与脱落 | 矮壮素 | 控制植物徒长,使植株节间缩短,长得矮、壮、粗,根系发达,抗倒伏 |
2. 激素间的作用
(1)相互作用 (2)低浓度 乙烯 增高 抑制
(3)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
知识点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人工合成 生长发育 2.萘乙酸、青鲜素等 3.合成 原料 效果稳定 4.(1)乙烯利 (2)赤霉素 (3)赤霉素[来源:Z|xx|k.Com]
5.(1)施用目的 药物残留 (2)处理部位 适宜浓度
【例题与变式】
考向一 依托基础判断,考查植物激素的种类与功能
【典例1】.D 【变式训练1】.B 【典例2】.A
【变式训练1】.(1)脱落酸 (2)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两重性
(3)①去除顶芽 ②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4)多种(不同)激素共同调节
【目标检测】
1----3:BCD
【课后训练】
1. B
2.(1)吲哚乙酸;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产生生长素运输到作用部位;(2)赤霉素;发育着的种子;(3)乙烯;(4)在果实(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是单一的植物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