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 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个家族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2.通过遗传图解的学习,明白伴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的规律特点,初步运用遗传规律
解决一些遗传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新知导学
一、伴性遗传
1. 特点:_____________ 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__________相关联。
2. 常见实例:
(1) 人类遗传病: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血友病等。
(2) 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
1. 人类红绿色盲症
(1)基因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上。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遗传特点:
①男性患者_________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_____________现象;
③女性患者的_____________一定患病。
2. 抗维生素D佝偻病
(1) 基因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 上。
(2) 患者的基因型
①女性: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男性:__________________。
(3) 遗传特点:
①女性患者___________男性患者;
②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男性患者的___________一定患病。
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 鸡的性别决定
(1) 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__的(ZW);
(2) 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__的(ZZ)。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让学生观察课本P33红绿色盲检查图。红绿色盲是指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这是一种遗传病,无病的双亲可以生出患色盲的儿子,且人群中男性色盲患者远远多于女性色盲患者。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是一种遗传病,但人群中却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这是为什么呢?
课前三分钟:
检查【新知导学】
二、师生互动
探究点(一):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重点)
师:阅读P33—P34《红绿色盲的发现》,并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他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现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1. 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
师:对人类遗传病的分析,不可能通过做杂交实验,只能对家系图进行分析,才有可能找出规律。什么是家系图?
师:看课本P34的红绿色盲症家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男性。与性别有关。)
(2) 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
(3号和5号。)
(3) 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没有。因为Ⅰ代1号传给Ⅱ代2号的是Y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Ⅱ代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
(4) 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
(5) 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请填写下表: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 女 性 | 男 性 | |||
基因型 | XBXB | XBXb | XbXb | XBY | XbY |
表现型 | 正常 | 正常(携带者) | 色盲 | 正常 | 色盲 |
(6) 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
(7) 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课件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型图,分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差别。
师: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男的性染色体是XY,而女的性染色体是XX。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大小和携带的基因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2. 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课件展示课本P35图2——12和图2——13.
问题:若图2——13亲代中的女性携带者是图2——12中的子代,你能看出色盲遗传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填写课本P36图2——14和图2——15
归纳: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 往往具有隔代遗传的现象。
(2)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交叉遗传。即: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通过其女儿传给他的外孙。或男性的色盲基因传给女儿,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
典例1:一对夫妇中有一个为色盲。其子女中,女儿表现型与父亲相同,儿子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母亲、父亲、儿子、女儿的基因型依次为( )
①BB ②XBXB ③Bb ④XBXb ⑤bb ⑥XbXb ⑦XBY ⑧XbY
A.③③⑤⑤ B.④⑤⑦⑧ C. ④⑦⑥⑧ D. ④⑧⑦⑥
【达标训练1】1-1: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探究点(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重点)
1. 抗维生素D佝偻病症状
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由于对钙、磷的吸收不良而导致骨发育障碍。患者常表现为X或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如鸡胸)、生长缓慢等症状。
2. 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的特点
(1) 控制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D)。
(2) 致病基因(D)和它的等位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师: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 女 性 | 男 性 | |||
基因型 | XDXD | XDXd | XdXd | XDY | XdY |
表现型 | 患者 | 患者 | 正常 | 患者 | 正常 |
生:人群中有哪几种婚配关系?写出遗传图解
3.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1)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2) 具有世代连续性。
(3) 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
讨论:如果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这种遗传病有哪些特点?
师:伴Y遗传病的特点:
(1)因为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所以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
(2)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也称限雄遗传,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典例2:某种遗传病总是由男性传给女儿,再由女儿传给外孙(或外孙女),那么这种遗传病很可能是( )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C.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D.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达标训练2】2-1:下列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的( )
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B.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是患者
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为患者 D.此病表现为隔代遗传
探究点(三):伴性遗传的概念(重点)
1.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 类型: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伴X染色体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Y染色体遗传
探究点(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利用伴性遗传规律,可以判断某些致病基因的来源,根据亲代的性状推断出子代的性状,进而推算出后代患病的概率,进行遗传和优生指导。
实例1:如果一对夫妇中,妻子是色盲症患者,则可建议他们生女孩,因为他们所生的男孩将全部是色盲症患者,而所生女孩虽然是色盲基因携带者,但是其表现型是正常的。
实例2:如果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与一正常女性结婚,则建议他们生男孩。因为他们所生的女孩一定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男孩则正常。
2. 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依照伴性遗传的规律,根据性状来判断后代的性别,从而指导生产实践。
(1) 鸡(鸟类、蝶蛾类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
(2) 实例:家鸡羽毛芦花(B)与非芦花(b)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 雄 鸡 | 雌 鸡 | |||
基因型 | ZBZB | ZBZb | ZbZb | ZBW | ZbW |
表现型 | 芦花 | 芦花 | 非芦花 | 芦花 | 非芦花 |
七、评价反馈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激起学习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也较高,能很好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启发是非常重要的,在探究色盲基因可能位于什么染色体上时,学生不能全部完成四个假设,适当点播和引导一下,学生就能完成得很好,所以课后认识到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师生在课堂中一起探究知识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
九、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与对应的配套练习
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