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发布者:生物科学教师教育发布时间:2019-06-18浏览次数:586

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方式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思考、讨论、练习

五、教学过程:

(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

鱼无标题yueyuele1982200712131011454158515_2142Q15317-0

 

学生总结:游泳是适于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论(师生互动)

1、            鱼类有什么适于游泳的特点?

2、            鱼类游泳的动力

  是利用躯干和尾部肌肉的收缩使身体前进;    

  是利用鳍的摆动拨水前进;

  ③是利用鳃孔向后喷水的冲力使身体前进。

  其中第一种是主要动力,第二、三种是辅助动力。实际上在鱼的整个运动中这三种方式是交替使用的,有时是三种方式同时使用。

      虾的游泳

6f8fc21b0f12

   依靠游泳足划水向前运动,尾肢能变化游泳的上下方向。

      昆虫的游泳

A41

    不少昆虫用划动法游泳,例如龙虱。龙虱的游泳足,后足特化成桨状,各节扁平,胫节和跗节的边缘有长毛,适于划水。

      蛙的游泳

  蛙在水中时是利用后肢的划动游泳,后肢趾间的蹼划水时增加对水的推力。

      游禽的游泳

947c57070724d2e97a89473d

     游禽如鸭、天鹅、鸳鸯等后肢带蹼,在水面游动时后肢左右交替划动。当腿向后伸时蹼就展开,增加对水的推力;当腿向前回复时蹼就褶缩,以减少对水的阻力。

      体型大的水生动物的游泳

340659

  金枪鱼左右摆动其尾鳍推水前进,作用也像摇橹。胸、腹、背、臀等鳍的功能主要是维持平衡。这种称为水翼法游泳。水翼(水生动物的流线型运动器官)

      水螅的运动

image002

  它们特殊的活动方式之一是翻筋斗,即以触手代足,交替打转,慢慢向前移动。

      贝类动物的运动

   贝类动物也是有“脚”的——斧足。斧足上的肌肉一伸一缩运动,有些贝类动物的脚又大又平,运动时靠足面两侧的肌肉交替伸缩运动,再加上它们脚上的足腺能分泌黏液,所以,贝类动物走路一般很慢。

      海星的运动

0220090703133124734

 海燕及海星等通过管足的伸缩来实现运动

小结:①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②游泳是动物适应水中生活最主要的运动方式

③每种动物都有与自己的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特点

  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尺蠖的爬行

      尺鳠

      蛇的爬行

7e752412c21d42a6bfd065ec99c63833.jpg

    曲线形爬行法是蛇最常见的爬行方法。爬行时蛇身体左右蜿蜒摆动,形成一系列不规则的弯曲动作。

      龟与鳄的爬行

  龟与鳄虽然有四肢,但四肢不能把身体撑起来。它们依靠四肢的运动(鳄还依靠尾)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昆虫的爬行

20070804_7ae84e1f6ddd3b5130beVWnFqU044lTq829318246a8eff2ec8955902

  昆虫爬行时它左边中间的一只足跟右边前后的两只足合为一组,每次运动是三只足落地,也就是「左一右二」移动一次,「左二右一」再移动一次,这样左右交换爬行。

      多足动物的爬行

多足动物如:蜈蚣、马陆,它们爬行时每次在它前面的足活动后接触地面一下,所以足的移动好像弹钢琴时按键的程序。

      哺乳动物的行走

       陆栖哺乳动物的运动器官是四肢,根据行走时四肢末端着地的情况,可分为足全部着地的跖行类(如熊、猿猴),仅以趾着地的趾行类(如猫、狗),仅以趾端着地的蹄行类(如马、羊)。如猫行走时先右前肢向前迈步,左后肢会跟着向前走,接着是左前脚向前迈步,右后脚跟着向前走,完成一个循环。

      人的行走

     人是唯一的完全依靠两条腿平衡走路的动物。人走路时,他先用一只腿支撑自己,然后换另一条腿支撑。 

      哺乳动物的奔跑

       动物的奔跑速度由两个因素決定,一是腿能伸出多远的距离,二是迈步的快慢。跑得最快的动物当数猎豹,它追捕猎物时每小时能跑一百一十公里。 

      蛙的跳跃

  蛙的后腿较长,平时折叠在身后,跳跃时突然伸直使身体离开地面。

      袋鼠的跳跃

   袋鼠的后肢特别强壮,就象两根弹簧,极利于跳跃。它的跳跃本领极高,不仅能连续跳跃前进,而且一蹦就可达9米。

小结:①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②同一种动物可能有几种运动方式

③每种动物都有与自己的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1、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2、动物具有与其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结构。

3、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让学生总结运动的意义(随堂作业)

      获取食物

      躲避敌害

      繁衍种族

      适应变化的环境

七、板书设计

          动物的运动方式

一、     动物运动的意义

二、     动物运动的方式

1、水中:游泳为主   (漂浮)

2、陆地:行走  爬行  奔跑  跳跃(攀援)

3、空中:飞行为主   (滑翔)



 


 


     
三、运动方式                   环境



八 、教学反思

一、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没有问题的课堂如一潭死水,缺少生机和活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落实“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线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只有问题才能把学生真正的带入课堂,领进知识的海洋。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为了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标本、挂图和现代信息技术。学生通过面对面地接触兔的骨骼标本,能更具体、更清楚的了解骨骼的组成。由此也会顺其自然地引出关节的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学生对关节的理解更透彻。在分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时,我利用卫星播放屈肘、伸肘的动作视频,让学生观看,再结合自身感受屈肘、伸肘动作,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更加生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我的教学过程更加简洁、明了。